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今年以来,武汉市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上进行了新的探索,综合运用gis、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全省首创“智慧环卫”新模式,数字化赋能现代城市环卫管理。
致力打造“颜值”城区,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探索智慧环卫建设,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原则,通过对接汉阳区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了涵盖城市环卫作业保洁、城管协同、安全隐患等各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定位跟踪、视频监控、日常巡查、作业考核等信息的多维综合监管“智慧环卫”平台,为城市管理工作增添“智慧大脑”,切实用“数字”为管理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汉阳区智慧环卫平台以“三个一(一库、一图、一表)”为基础、“三个定(定位、定时、定点)”为抓手、“三个管(管人、管事、管物)”为目标、“三个好(好净、好美、好评)”为目的,将城市道路、环卫工人等进行精准定位,对环卫工人、工作路线、工作任务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一个平台、一套数据、多级联动。管理人员可通过pc端轻松纵观全局,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形成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各类事项“一网通达、一单到底、一次处理、一次回告”的新管理模式。针对城市环境卫生作业及监管特点,智慧环卫平台对业务的相关数据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人员、车辆自动监管、定位、实时追踪、轨迹回放、轨迹速度异常管理等功能,并可将车辆定位等相关信息在管辖区域图上直观展示,有效地推动了环卫精细化工作深入展开。通过智慧环卫平台实现空间与非空间信息融合,让环境卫生各个主体的各项活动和行为将能够在网络化的数字空间中合理、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防范能力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使繁杂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变得条理化、精细化、智慧化。目前,全区包括区城市管理执法局、11个街道管委会、8个环卫公司以及汉阳区3000余名环卫工人,均已纳入智慧环卫平台监管体系,环卫管理所涉及的各类环卫设施、环卫作业人员已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管。通过各级环卫管理人员的智能终端,结合积分激励机制,环卫工人可随时拍照上报市容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了信息互联互通的汉阳区智能环卫物联网络。
汉阳区凤举路,环卫工人用手机登录智慧环卫报事系统,对一家商户门前的安全隐患问题拍照,进行上报今年5月汉阳区推出的“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该区3131名环卫工注册上线后成为“城管问题采集员”。3000多双眼睛紧盯全区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举报监督“自家人”的方式,提升着汉阳111平方公里的市容环境。
环卫班长梅爱仙是3000多名“城管问题采集员”中的一员,她所管理的路段正是四新北路与凤举路交叉的地方。8月14日10时05分,一个卖菜的地摊出现在四新菜场门口。巡逻至此的梅爱仙举起手机,以远近两个角度各拍了一张照片,上传到“汉阳环卫”小程序“抢单上报”功能板块。10时23分,四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二分队协管员吕小海赶到现场劝离商贩,拍照上传了处理结果。一起占道经营整改案件结案,仅用18分钟。
审核员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登录智慧环卫报事系统,对上报的事件进行审核汉阳环卫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彭杰介绍,智慧平台投用前,市三方问题采集人员或市民上传案件后,要经过市、区、街、职能部门四级下发,最后才到一线人员手上。彭杰说,处理一个整改案件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今年初,汉阳区主要负责人在每周例行马路办公中发现,环卫工群体是守在马路上时间最长的群体,于是着手搭建“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直接链接起一线环卫工人和相应职能部门。四新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二分队队长涂凯说:“现在整改案件处理效率提高了一倍,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现在花小力气就治理了片区的大难题。”
汉阳区凤举路,四新街道综合执法队员对智慧环卫报事系统内上报的出店经营情况进行处理彭杰介绍,一线环卫工上报整改案件信息多,还可获得额外奖金:一线环卫工成功上报一条,可以获得0.1分,环卫班长、环卫质检员依次获得0.07分、0.06分。全市月度考核奖金下发后,区城管局会专门划拨出部分奖金奖励积分排名靠前的环卫工。上个月,梅爱仙拿到了800元的额外奖金,“随手拍照上传,美化了市容环境,还能增加收入,大家越干越有劲”。智慧平台上线后,凤举路上的占道经营现象几近消失,一家生鲜店的经营户说:“店门口的环境整治得这么好,谁也不忍心去破坏。” 武汉市城综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汉阳区的做法符合全市当前对道路环境问题“快达快处”的要求,很有推广复制价值。下一步,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将把区内路长及楼长等相关方逐步纳入智慧环卫平台,进一步拓展区内一网联通实用性,把城市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实现环卫、执法管理“零盲区”。推进环卫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环卫工作质量,创造产业经济价值,体现民生社会价值,助力打造“新汉阳、新家园、新生活”。
来源:汉阳城管